作者: 刘志军 出版时间: 2011_07_14 出版社: 中国金融出版社 收藏该书签
1997年,香港股市、楼市飘红,投资气氛炽热。似乎每个人都投身股市或楼市,很少有人能在白天专心工作。有人不无嫉妒地说,“起台风的时候,连猪都会飞”。尽管每个人都明白,在这样的市场投资是走钢丝,但没有人相信泡沫破灭就在眼前。
当时,很少有人能想到,泰铢这样一种次要货币的崩溃会摧垮整个牛市。泰铢崩盘造成了多米诺骨牌效应。日本的银行是东南亚重要的债权人,它们在这场经济危机中损失惨重,资产负债表大幅缩水。它们也是香港的债主,在危机爆发五个月后,它们开始从香港市场撤资。
香港恒生指数历史走势,波动性远大于道指
香港股市在1997年秋天开始暴跌(恒指最高16 820点),至1998年夏天到达底部(恒指最低6 545点),此时的恒生指数已较高点时跌去三分之二。而不动产的价格在一年中下跌了一半,在2000年高科技泡沫时经历短暂复苏后,又持续下跌,直到2003年的SARS时期才触底,累计跌幅达75%。
泡沫破灭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痛苦。整整一代香港人在熊市中长大,未来在他们眼中一片暗淡,他们在自己思维定型走向成熟的年纪里,经历着资产价格不断的缩水。